向前進,博青春|從清晨到日暮,進博“小葉子”準備好啦!
本文攝影 青年報記者 施培琦
青年報見習記者 劉秦春
志愿者“小葉子”是保障進博會井然有序進行的青春“螺絲釘”,也是每年進博會上的一道靚麗風景。
記者在不同時段記錄了數(shù)名來自不同學校、不同崗位的進博會志愿者,發(fā)現(xiàn)“小葉子”們早起晚眠,與周公花樣“斗法”,與困意百般斗爭,不怕苦不怕累,爭分奪秒在為進博會開幕做著準備,只為能更好地完成自己擔負的志愿進博、服務進博的青春使命,并且他們紛紛表示已經(jīng)準備好啦!快來看看他們的一天是怎樣度過的吧!
【 4:30 】
與周公花樣“斗法”
設置10個鬧鐘是基本操作
在臨港的上海海事大學的志愿者,凌晨4:30就要起床了。
4:30,上海海事大學臨港校區(qū)。“這里是上海,夢開始的地方,我們都是年輕的力量……”,顯然,這首上海青年志愿者主題曲《年輕的力量》成了進博“小葉子”專用起床鬧鈴。旋律響起后依舊滿腦袋困意,1分鐘后,旋律再次響起,“不怕起不來,因為后面還有至少5個鬧鐘,總有一個會成功叫醒自己。”上海海事大學的“小葉子”馬文皓說。
由于上海海事大學離進博會場館距離較遠,從學校到場館需要預留約2個小時車程,于是這所學校的“小葉子”們每天雞還沒打鳴就要起床,是所有“小葉子”當中起得最早的。
全心全意志愿進博、服務進博是“小葉子”們每天從溫暖被窩爬起來的動力,“我真的很喜歡做進博會的志愿者,那種熱愛是言語無法表達的。”“小葉子”張逸非告訴記者,做志愿工作時不求回報,用發(fā)自內(nèi)心的善意去幫助有需要的人,當收到謝意時會覺得雖是陌生人,卻因此有了某種聯(lián)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為了不睡過頭,海事的“小葉子”要與周公花樣“斗法”,與困意百般斗爭,設置10個鬧鐘是基本操作,有的“小葉子”設置了手表、手機、音響多設備同時鬧鈴,“把鬧鈴音量調(diào)到最大就會醒啦,驚醒”,“把手機放到自己夠不著的地方,鬧鐘響了只能在瑟瑟寒風中爬起來去找手機,這樣就會被凍醒啦”,志愿者們表示。
“我能早起全靠我靠譜的室友。”志愿者紛紛表示抱團早起是他們準時起床的最佳辦法,“一個宿舍只要有一個人醒來,大家都會醒。”據(jù)張逸非介紹,為了叫大家早起,宿舍樓每層樓會有樓長專門負責“叫早”,微信群里大家也會互相關注,確認所有成員都已經(jīng)成功醒來。
漸漸地,為了進博會早起的信念已經(jīng)不知不覺深深地刻進了“小葉子”們的潛意識里。“憑著鋼鐵般的意志,到點就醒”,“害怕遲到,很早就會驚醒”,“雖然會睡得很香,但是潛意識里一直想著進博會,我現(xiàn)在基本到點就會自動醒來,已經(jīng)形成了生物鐘”,由于連日早起晚睡,薛櫛陽已經(jīng)有了濃濃黑眼圈,和“進寶”一樣有著“熊貓眼”。他說還記得第一次去進博會場館巡館的時候有些緊張,早早地就驚醒了,然而現(xiàn)在早起于他而言已經(jīng)變成了最稀疏平常的事情。
【 7:50 】
站好第一班崗
這是一份責任與擔當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小葉子”陳婷婷的工作崗位在場館進出口,她要確保進館人員都正確佩戴好證件、口罩并且完成測溫。
“早上好,請您出示一下證件,戴好口罩。”清晨進博會場館的第一聲問候往往來自出入口的“小葉子”,因為他們最早上崗。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小葉子”陳婷婷的工作崗位在場館進出口,只見她筆挺挺地站著,密切關注著每一位進館人員,確保他們都正確佩戴好證件、正確佩戴好口罩并完成測溫。
陳婷婷報名參加進博會志愿者的初心再簡單不過,因為她很早就喜歡上了進博會的吉祥物“進寶”,成為“小葉子”來到場館后,發(fā)現(xiàn)四處都是自己喜歡的“進寶”,她覺得有些神奇。
服務進博之余,陳婷婷尤其喜歡那些有創(chuàng)意的進博會文創(chuàng)產(chǎn)品,例如“小葉子”們爭相交換的精美徽章,“同濟的櫻花、上財?shù)牡稁拧⑷A政的扇子、電機的銀杏葉徽章”都是“小葉子”們想要的,陳婷婷也不例外,她覺得這些徽章“既好看又十分有紀念意義”。
十一月室外的清晨有些清冽寒冷,而且近日受到北方強冷空氣的影響,上海開始降溫降雨,“站那么久會累嗎?會冷嗎?”“說實話還是會稍微有一點累,也會冷,不過沒關系,能克服。”陳婷婷答道,“既然選擇了志愿進博,不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堅堅持下去,這是一份責任與擔當。”
【 9:00 】
做好“守護天使”
不斷磨礪服務本領
上午9:00,來自上海電機學院的萬奕祺和同學一起在場館內(nèi)來回巡視,檢查LED屏幕。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研一“小葉子”王欣瑞想親眼來見證進博會,也想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助力進博,于是她成為了現(xiàn)場醫(yī)療組“小葉子”的一員,在2號醫(yī)療站與醫(yī)生護士們并肩作戰(zhàn),她表示早已經(jīng)熟悉了醫(yī)療站的基礎設施和設備,記下了這里的工作流程,了解了各種藥品藥效,“我希望在進博會,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成為一名“小葉子”是上海海事大學大二學生陳婷懿自高二起就有的一個小愿望,那時因為年紀小報不了名,今年她終于圓了夢,成為了一名進博會防疫聯(lián)絡員志愿者,每天督促其他“小葉子”完成3+2的體溫健康打卡任務、上報健康信息和核酸檢測等工作。陳婷懿十分珍惜做志愿者的機會,活潑開朗的她在自己的崗位上充分發(fā)揮特長、迅速成長,在特殊時期,致力于做好進博會的小小“守護天使”。
二年級“小葉子”萬奕祺來自上海電機學院,去年她在進博會負責餐車引導工作,她說,“作為一名進博會‘小葉子’,在服務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在吸收養(yǎng)分,得到了鍛煉,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得到了自我提升,是個一舉多得的好機會。”于是今年她變成了進博場館內(nèi)40余塊LED屏幕的“守護天使”,每天在場館里暴走,仔細查看各處LED屏幕是否有異常,用火眼金睛拍出LED屏幕故障。
【 12:00 】
做志愿者的志愿者
為“干飯人”奔波樂此不疲
“在進博會這樣盛大的一場活動當中,一群人為著這件事情齊心協(xié)力,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雖然累,但是也充實,也快樂。”午飯時間大多數(shù)“小葉子”都去餐廳就餐了,但來自上海海事大學的“小葉子”張逸非還在奔波忙碌著,他不僅是一名“小葉子”,同時也是志愿者的志愿者。
張逸非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還要照顧好自己負責的64名咨詢崗位“小葉子”。
志愿者的志愿者,辛苦也是雙倍的,“那么累靠著什么樣的信念支撐下去?”熱愛可抵消一切艱難困苦,“為進博會服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張逸非無疑是享受著這個過程的,他喜歡一群小伙伴一起做事情的幸福感。
確保每一名“干飯”志愿者都能吃得上飯,確保大家能夠及時換班有足夠的休息時間,照顧大家的生活起居,作為志愿者的志愿者,張逸非樣樣都要操心,但他樂此不疲。
【 14:00 】
站到臺前做講解
談吐形象應變能力都時刻在線
同濟大學的“小葉子”童辰威是本次上海館序廳的講解員。
今年進博會的“上海館”占地面積為540平方米,是歷屆來最大的一次。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小葉子”童辰威是本次上海館序廳的講解員,接受采訪時正在一遍接著一遍背誦講解詞,“我以前做幕后工作居多,像這種站到臺前來做講解還是頭一回”。
上海海事大學“小葉子”馬文皓是學校禮儀隊的成員,他在談吐和氣質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引導迎賓禮儀等方面能做得非常好。同時他作為校足球運動隊的一員,練足球已有7年之久,一直以來吃苦耐勞,樂于奉獻,還有極強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晚上結束一天的服務工作后還會抽時間帶著其他“小葉子”適當做做運動放松放松身心,趕走一天的疲憊。
“作為第四屆進博會新聞中心崗的一員,談吐形象和應變能力都應該時刻在線。”馬文皓說,進博會新聞崗的志愿者服務的對象是國內(nèi)外的各類新聞媒體,代表著學校、上海這座城市乃至祖國的形象,“這些與禮儀隊的培訓方向高度吻合,我相信我一定可以勝任這份工作!”顯然,他已經(jīng)做好了充足準備。
【 18:00 】
伴著夜色晚歸
隨時準備,迎接新一天的挑戰(zhàn)
一轉眼夜幕降臨,“小葉子”們都紛紛整合好隊伍準備返程了,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任務,“小葉子”們累壞了,大多數(shù)上車就睡著了,上海海事大學的劉瀛濤卻一直醒著,他還在抱著手機忙碌著,作為志愿者車輛聯(lián)絡員的他責任重大,要提前和大巴車司機、帶隊老師等各方人員溝通好后續(xù)的用車行程。
旁邊的同學已然睡熟,他卻在盤算著早上要提早半小時到達場館,還要預留二十分鐘左右堵車時間,要給女生們留足化個淡妝的時間,晚上要看看大家的離崗時間,還要留足吃飯和核酸檢測的時間……怎么樣才能完美地銜接所有的時間點是他最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時不時還要抬起頭來關注小伙伴們的狀態(tài),因為他也兼任車輛車長。
“雖然我們離得遠起得早睡得少,但是早上去場館的大巴車上“小葉子”睡眼惺忪的情況其實不多。”劉瀛濤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展現(xiàn)青年形象,“小葉子”們出發(fā)前都會整理好儀容儀表,這個過程足夠讓他們醒來,并且每接近場館一分,“小葉子”們的內(nèi)心就會激動一分。
青年報見習記者 劉秦春
來源:青年報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