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午,上海海事大學2025屆畢業典禮在莊嚴氛圍中拉開帷幕。校長初北平以"在時代浪潮中掌舵 于精神燈塔下遠航"為題發表致辭,將校園海事燈塔的五盞精神之燈——破浪之志、赤子之心、傳承之責、棟梁之魂、創新之炬贈予畢業生,為他們的未來征途照亮方向。這場融合儀式感與人文關懷的畢業盛會,既飽含母校對學子的殷切期許,更以系列暖心服務與特色活動,為畢業生打造了專屬海大記憶。
一、精神燈塔領航 師生共話成長擔當
畢業典禮上,初北平校長以航海精神為喻,鼓勵畢業生做"更新舊海圖的開拓者"。他強調:"要培養獨立思維,以解決現實問題檢驗創新績效,在航運科技、海洋法治等學科交匯處點燃新火種。"這番致辭既呼應了學校"航運、物流、海洋"的特色辦學定位,更以航海意象生動詮釋了創新與擔當的時代內涵。
教師代表、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巢志明教授以自身科研經歷為切入點,向畢業生傳遞"個人價值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的信念。"當才華能為國家藍圖添磚加瓦時,個人價值就會像燈塔一樣閃閃發光"的肺腑之言,引發全場共鳴。他特別叮囑學子們:"帶著海大賦予的專業技能與嚴謹態度,投身祖國需要的地方。"
優秀校友馬玉麟的現身分享將典禮推向高潮。作為國產首制大型郵輪建造團隊核心成員,這位2006級輪機工程專業校友用"中央企業優秀團干部""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生動詮釋了海大學子"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實踐路徑。他參與建造的大型郵輪項目,正是學校特色在國家戰略中的鮮活注腳。
畢業生代表、交通運輸學院國航212班李尹哲以"熱愛"為關鍵詞,從學子視角回顧四年成長經歷,感謝母校和老師的關心與幫助,表示海大青年當以國家之務為己任,將個人理想融入海洋強國、航運強國建設。
學校于18日晚上還舉辦了畢業晚會,以師生熟悉的校園照片為視覺載體,搭配旋律溫馨的歌曲演繹,在光影與音符交織中勾勒青春圖景,匠心營造輕松愉悅又滿溢回憶的畢業氛圍,讓莘莘學子在溫情氛圍中鐫刻校園時光的獨家記憶。
二、暖心服務升級 細節處彰顯母校溫度
學校為每一位畢業生準備了一套海大定制款學位服以及英文版學歷和學位證書,希望同學們傳承“忠信篤敬”校訓精神,在未來的人生航程中,乘風破浪、再創佳績。畢業典禮當天,還為畢業生提供特色畢業餐一份。同時,2025屆畢業生可通過上海海事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線上捐贈平臺,向母校自愿捐贈人民幣1元,即可獲得由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打造的校園文創一枚(上海海事大學專屬定制款行李牌)。
針對畢業生行李托運難的問題,后勤中心推出"零距離服務"改革:將大件行李托運點從快遞中心移至宿舍區,實現"下樓即托運"的便利體驗;同時與多家快遞公司達成戰略合作,為畢業生爭取到專屬折扣。
在宿舍區,后勤中心創新設置"畢業環保服務帶":捐書柜、舊衣回收箱、廢舊金屬垃圾回收點形成集中處理區,既解決了畢業生閑置物品處理難題,又助力校園環保。畢業生表示:"捐出的專業書能幫助學弟學妹,舊衣物也找到了環保歸宿,這種離校方式很有意義。"
三、學院特色活動 編織專屬蔚藍記憶
各學院的畢業季活動成為典禮的溫暖延伸。經濟管理學院為每位畢業生定制了印有海大logo的紀念水杯,杯身校徽在陽光下折射出粼粼波光,正如學院寄語所言:"愿這抹海大藍,伴你在人生海洋中乘風破浪。"這份兼具實用性與紀念意義的禮物,迅速成為畢業生朋友圈的"曬單爆款"。
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最后一夏青春嘉年華"打造了沉浸式畢業體驗。熒光夜跑中,數百名畢業生手持發光道具,在校園主干道跑出"2025"字樣;星空市集里,畢業文創與鮮花義賣攤位前人頭攢動,不少學生將寫滿祝福的明信片投入"十年時光膠囊"。最具創意的當屬"姓名蛋糕"環節——定制蛋糕上鐫刻著每位畢業生的名字,輔導員與學生共同切開蛋糕的瞬間,歡呼聲與閃光燈交織成動人畫面。
物流工程學院研究生黨支部開展了《方寸見初心?筆墨寄遠行》主題活動,黨員們紛紛拿起筆,在便利貼上寫下對畢業生的美好期許。“愿你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不忘初心,綻放光芒,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希望你在未來的道路上,一帆風順,收獲滿滿的幸福與成就。”飽含深情的話語,傳遞著黨組織對畢業生的關懷與溫暖。同時,畢業生黨員為低年級學生提供就業、論文撰寫等咨詢,結合自身經驗給出詳細解答,在一問一答中,傳承著黨員之間互幫互助的優良傳統,呼應了黨員 “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
當雄壯的校歌聲響起,大幅校旗在畢業典禮現場緩緩展開,藍白相間的色彩映照著畢業生們的笑臉與淚光。正如初北平校長在致辭中所說:"海大的燈塔永遠為你們亮著。"帶著母校贈予的精神燈火與暖心服務,2025屆海大學子正以"掌舵者"的姿態,駛向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這場兼具儀式感與人情味的畢業季,不僅是大學時光的圓滿句點,更成為學子們人生航程中永不褪色的港灣印記。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