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6月1日電 題:東京審判“活歷史”高文彬:各方都在努力還原那段歷史
作者 許婧 吉娜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清楚,當年日本軍國主義政府到底犯下了多少罪行。尤其是東京審判那段歷史,很多人都不了解,甚至都沒有聽說過。讓一代代年輕人知道并了解那段歷史非常得有必要,希望炎黃子孫們好好學習,正確認識歷史,前車之鑒,后事之師。”高文彬教授說。94歲高齡的高文彬教授是參加東京審判全過程、目前中國國內唯一健在的中國代表團成員。他說,作為東京審判的“活歷史”和見證人,有責任和義務讓更多人知道東京審判,因此他愿意追憶和“還原”當年經歷。
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目前獨居在上海虹口區的家中,耳聰目明,且思維清晰活躍。除了有一位定期上門照顧他的阿姨,生活完全自理。老人每天讀書、看報、上網、聽音樂,尤其喜愛了解政治軍事類話題。
1946年5月3日,贏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同盟國,在日本東京開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發動二戰的元兇之一日本軍國主義統治集團。
因東京審判的需要,當時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中國檢察官向哲浚到上海招英語翻譯,高文彬經東吳大學教授劉世芳的推薦參加了測試,并被成功錄取。
1946年5月,高文彬遠赴異國,隨身攜帶的,是幾大箱有關南京大屠殺的中文資料。法庭審判上全部使用英語,擺在高文彬面前最急迫的任務是翻譯資料并整理文檔。由于工作出色,高文彬被向哲浚留下當秘書。
在參與東京審判中,有一件事讓高文彬記憶深刻。正是他在《東京日日新聞》一堆舊報紙資料中,找到了1937年一張新聞圖片作為證據,讓南京大屠殺“百人斬殺人競賽”劊子手、日本少尉軍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伏法。
1979年,時年58歲的高文彬成為上海海運學院(現為上海海事大學)國際航運系教授,主講國際法、國際私法、海洋法等;1984年,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工作人員將他參與東京大審判那段輝煌的歷史寫入史冊;1991年,高文彬應邀赴美國加州大學海斯汀法學院講學,被該院推薦為“馬文·安特生基金會”第一任外國專家講師;1992年之后,高老在家休養,并指導上海海運學院的十幾名海商法研究生。
東京審判的歷史在中國的研究相當缺乏,國內現存的相關史料也極為零星。高文彬曾經有過寫回憶錄的打算,但1998年中風后醫生關照他不能再多用腦,否則容易復發。
“虹口區檔案館準備根據我的口述和我保存的資料,為我寫一本回憶錄。”高文彬說,當年參加東京審判時,自己曾將每天的庭審記錄整理存檔,庭審資料整整裝了兩大箱。由于回國時飛機裝不下,高文彬和向哲浚特意從橫濱坐船將箱子運回,并將一式兩份的資料分別送交到南京司法行政部和東吳大學法學院,可惜今日已不知下落。
所幸的是,在上海市歐美同學會的資助下,向哲濬的兒子向隆萬努力搜集到了一批關于東京審判的珍貴史料,并成立了東京審判研究中心。虹口區檔案館也編輯出版了匯集當年各大媒體報道的《東京審判》一書。各方面都在積極努力,追尋和還原那段歷史。(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